岛津气相质谱联用仪(GC-MS)的操作流程涵盖开机准备、系统配置、调谐检漏、样品进样、数据采集及关机维护六大核心步骤,具体操作如下:
一、开机准备
气源检查
打开氦气瓶,将分压表调至0.6-0.8MPa,确保氦气纯度≥99.999%。
检查气路连接是否紧密,避免泄漏。
仪器通电
按顺序开启设备电源:GC主机→MS主机→计算机→显示器及打印机。
启动计算机后,双击桌面图标(如“GCMSRealTimeAnalysis”),进入实时分析软件。
二、系统配置与初始化
单元选择
在软件界面点击【SystemConfiguration】,从“有效单元”列表中选择需使用的组件(如GC、MS),并注册至“使用单元”。
参数设置
进样口:设置温度(通常250-290℃)、分流比及载气流量。
色谱柱:选择柱类型,设定柱温程序(如初始温度60℃,升温速率30℃/min至240℃)。
离子源:设置温度(如200℃)、接口温度(如280℃)及检测器电压。
扫描模式:根据需求选择全扫描(SCAN)或选择离子监测(SIM)。
真空启动
点击【VacuumControl】→【AutoStartup】,系统自动完成真空泵启动、涡轮泵预热及离子源加热。
观察真空度:高真空应达10⁻³-10⁻⁴Pa,低真空约100-101Pa。
三、调谐与检漏
自动调谐
点击【Tuning】→【AutoTuning】,系统自动优化质谱参数。
调谐完成后,检查报告:
基峰应为m/z18或69,且m/z28强度≤m/z69的1/2。
检测器电压≤1.5kV,半高峰宽(FWHM)偏差≤0.1。
泄漏检查
在【PeakMonitorView】中监测m/z18(H₂O)和m/z28(N₂)的离子强度。
若m/z28强度>m/z18的2倍,可能存在泄漏,需用石油醚检漏。
四、样品进样与数据采集
样品准备
液体样品:稀释至合适浓度,用微量注射器手动进样或放置于自动进样器。
固体样品:粉碎后萃取,转移至溶液中。
避免样品污染,确保进样量准确(微升级至毫升级)。
进样操作
手动进样:用微量注射器将样品注入进样口,迅速按下【Start】键。
自动进样:在软件中设置样品瓶号、进样量及批处理表,点击【Start】自动运行。
数据采集
仪器按设定参数分离样品组分,质谱仪检测并生成色谱图和质谱图。
实时监控仪器状态,确保无异常。
五、数据处理与分析
定性分析
在色谱图上双击峰顶点,查看质谱图。
通过谱库检索(相似度检索)匹配标准谱图,确定组分结构。
制作定性报告,包含样品信息、色谱图及检索结果。
定量分析
创建组分表,设定校准曲线点数、拟合类型及单位。
输入标准溶液浓度,生成定量报告。
六、关机与维护
降温与关机
点击【VacuumControl】→【AutoShutdown】,仪器自动降温至120℃后关闭真空系统。
关闭气相色谱和质谱主机电源,最后关闭计算机。
日常维护
色谱柱:定期老化(比程序最高温度高10-20℃,持续30分钟至1小时)。
离子源:清洁灯丝和透镜,延长使用寿命。
真空系统:检查涡轮分子泵状态,避免频繁启停。